7月7日,為小暑節氣。小暑大暑,是一年中熱的時節。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孫明瑜副教授提醒,夏季飲食宜清淡,要多飲水,少吹電風扇少用空調,特別是高血壓、冠心病患者尤其要多加注意。
伏天防腹瀉 貪涼易生病
夏季喝生水,吃未經洗凈消毒的瓜果蔬菜,食品保存不當,都可能導致病菌傳入人體。同時伏天飲水多,容易沖淡胃酸,降低了胃液的殺菌能力,從而誘發腹瀉,也就是“伏天瀉”。
三伏天還易患暑天感冒,這與白天受熱、夜晚貪涼有關?;颊叱顺运幫?,更要注意勞逸結合,飲食清淡,多飲水,少吹電風扇少用空調。特別是高血壓、冠心病患者尤其要多加注意。
心靜自然涼 運動避日曬
小暑時氣候炎熱,人體能量消耗較大,此時宜遵循“少動多靜”的養生原則。每天作息應有規律,除了要保證充足睡眠外,也要注意勞逸結合,避免運動強度過大。
小暑氣候炎熱,人易感心煩不安,疲倦乏力。 養生應該養護好心臟,以“心靜”為宜,心靜自然涼。
夏季運動,一定要避開酷熱的10點到16點。時間也不宜過長,既要避開烈日,又要“無厭于日”,適當接觸一些陽光,運動后及時補充水分。晨練時間并不是越早越好。
當人們習慣了空調房、以車代步,汗腺、皮膚、心臟對熱的耐受能力可能下降,出現乏力、氣短、頭暈等癥狀,還可能導致氣管、咽喉發炎。 建議大家夏天不妨從小強度的運動開始,每天行走半小時,或游泳、打網球、打羽毛球等。
飲食要衛生 初伏可進補
小暑時節,人體易受濕熱邪氣的侵襲,出現渾身乏力、頭身困重、食欲不佳的癥狀。此時,要注意強健脾胃以祛濕氣。同時注意飲食衛生,謹防病從口入。
夏季進補得當可使陽氣向外宣泄,與“夏長”之氣相適。 小暑之后有一個很重要的養生之日,叫“初伏”,之后每十天是一個伏日。哮喘、慢性反復感冒、心絞痛、風濕性關節炎、慢性腹瀉、凍瘡等等冬天好發的疾病,在未發病而陽氣旺盛的夏季進行治療和調養,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, 治療方法有三伏貼、三伏灸等。
補水宜喝粥 清熱祛濕氣
小暑脾胃虛弱,食療多以清熱祛濕、健脾為主。天氣熱的時候可喝粥,比如用荷葉、土茯苓、扁豆、薏米、冬瓜、蓮子、銀耳等煲成的消暑湯或粥, 但要注意不要食用過量,以免增加腸胃負擔,嚴重者可能腹瀉。
夏季粥包括:清熱祛濕粥(赤小豆30克,白扁豆、薏苡仁、芡實各20克,燈芯花10克,赤茯苓15克),對于暑熱引起的小便不利,胃滯不適,腹脹脘悶,能起清熱祛濕之效,大便干結者不宜用;
中醫理論認為“苦能清熱”。苦瓜性味苦、寒,歸脾、心、肝經,具有清熱消暑、涼血解毒、滋肝明目的功效。
小暑前后一個月產的鱔魚為滋補味美,夏季往往是支氣管哮喘、風濕性關節炎等疾病的緩解期,而黃鱔性溫味甘,具有補中益氣、補肝脾、除風濕、強筋骨等作用,根據冬病夏補的說法,小暑時節宜吃黃鱔。